在2016年,中国花费了25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了24架苏35S战斗机,这笔交易迅速成为了当时的焦点新闻。苏35S被誉为“第4.75代”战斗机,备受吹捧,被认为能够帮助中国空军应对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压力。可惜,几年的时间过去后,随着国产歼16与歼20的逐步服役配资排名第一,苏35S的地位开始显得有些尴尬。人们不禁开始怀疑,这笔花费是否真的值得。
首先,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中国会选择购买苏35S战斗机。2015年左右,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活动逐渐加强,F-35隐身战斗机开始在日本、韩国等地部署。中国空军因此感到了巨大的压力。当时,国产歼20尚处于研发阶段,歼16也未大规模服役。中国空军能够依赖的重型战斗机只有歼11系列和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K,然而,这些战机在面对F-35时显得力不从心。苏35S作为俄罗斯的明星战机,具备了更强的机动性、更远的雷达探测范围和更强的武器系统,因此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一个快速补充。
展开剩余85%2016年底,首批苏35S战机抵达中国,并迅速投入东部和南部战区的任务,主要负责南海和台海的巡逻任务。2018年,苏35S还与轰-6K联合进行过南海巡航,当时美国“自由航行”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苏35S的表现相当亮眼。此后,苏35S又参与了台海空域的巡航,和轰-6K一同绕台飞行,展示了中国空军的强大实力。在那个时期,很多人都认为这笔25亿美元的投资是值得的,因为苏35S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然而,几年的时间过去后,局势发生了变化。随着歼20开始批量服役,歼16也逐步装备中国空军,苏35S在性能上的优势逐渐被国产战斗机所超越。苏35S似乎陷入了“被边缘化”的境地,许多人开始怀疑25亿美元是否打了水漂。那么,为什么苏35S的地位会如此迅速下滑?这其中的原因既涉及技术层面,也与战略层面的变动密切相关。
首先,从技术层面来说,苏35S与歼16的差距值得我们重点分析。毕竟,战斗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性能,而不是外形。
苏35S配备的是俄罗斯的Irbis-E无源相控阵雷达,号称具备400公里的探测距离,可以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攻击8个目标。这样的数据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,尤其是在开阔空域中,确实能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。然而,这款雷达也存在缺陷。由于采用的是无源相控阵技术,它的信号处理能力相比有源相控阵雷达较为逊色,抗干扰能力较弱,且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多目标跟踪的精准度较低。
与之相比,歼16使用的是国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。与无源相控阵雷达不同,有源相控阵雷达每个辐射单元都可以独立收发信号,频宽更大、反应速度更快,也更不容易受到干扰。在复杂电磁环境下,歼16的雷达可以更精准地锁定目标,尤其是在面对隐身飞机或在电子战中,歼16雷达表现得更为出色。有分析认为,歼16的雷达在多目标跟踪能力上甚至比苏35S的雷达强50%以上,这在现代空战中无疑是一项极具优势的能力。
苏35S使用的是117S发动机,单台推力为14.5吨,且具备三维矢量推力。这使得苏35S在空中机动性方面非常出色,能够进行灵活的急转弯和高难度动作。此外,苏35S还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,可以在没有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维持超音速飞行,这一点特别适合执行远程拦截任务。
歼16的发动机为国产的WS-10太行发动机,早期推力为13.2吨,稍微逊色于苏35S的117S发动机,但后来通过升级,WS-10C的推力可能已经接近14吨,尽管具体数据未公开。虽然歼16没有矢量推力,但通过飞控系统和先进的气动设计,歼16依然可以完成不少高难度的机动动作。不过,在现代空战中,越来越少有战斗依赖近距离格斗(狗斗),而更多的是超视距作战。歼16在雷达和导弹性能上的优势,已经可以弥补机动性上的差距。
在武器系统上,苏35S使用的R-77中程空空导弹,射程约为110公里,另外还配备R-73近程格斗导弹。尽管这些导弹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接受,但与歼16的武器系统相比,它就显得有些过时了。歼16装备的PL-15远程空空导弹,射程可达200公里以上,且具备主动雷达制导,能够有效地打击远距离目标。PL-15的性能已经引起了美军的关注,甚至有报道称,这款导弹可能迫使美国F-35升级武器以应对。此外,歼16还能够搭载PL-10近程导弹,支持越肩发射,具有极强的近战能力。与此相比,苏35S的R-77导弹在射程、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不及PL-15,在实际作战中容易处于下风。
现代空战不仅仅依赖导弹,电子战系统同样至关重要。在这方面,歼16显然占据了明显优势。歼16的电子战能力特别强,特别是歼16D型号,配备了先进的干扰设备,可以压制敌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。有报道称,歼16D通过电子干扰成功让敌方雷达“失效”,并配合歼20成功突破敌方防线。相较之下,苏35S的电子战能力相对较弱,虽然也有干扰设备,但面对像F-35这样的强电子战飞机时,它的优势并不明显。在俄乌冲突中,苏35S曾多次被乌克兰防空系统击落,这也暴露了它在电子战方面的不足。
从战略角度来看,中国空军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及其盟友,特别是在东南方向(如南海和台海)。这也是苏35S和歼16的命运有所不同的原因所在。美国在西太平洋的F-35和F-22部署越来越密集,隐身战斗机的威胁日益严峻。苏35虽然具备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,理论上可以探测到隐身目标,但实际上,由于F-35和F-22的雷达反射面积较小,苏35的雷达很难锁定它们,同时,敌方的超视距导弹更具威胁。在俄乌冲突中,苏35面对西方防空系统时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,这让人对它应对隐身目标的能力产生了质疑。
与苏35S不同,歼16和歼20具备了更强的应对隐身威胁的能力。歼20本身就是一款隐身战斗机,能够与F-35直接对抗,而歼16则利用其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,为歼20提供支援。歼16在东南方向的表现也十分出色,多次成功拦截美军的RC-135侦察机和澳大利亚的P-8巡逻机,证明了其在高强度对抗中的能力。
在当前的南海和台海热点地区,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活动频繁。歼16的多功能性非常适应这种复杂环境,它不仅可以进行空战,还能执行对地、对海攻击,甚至参与电子战。2023年5月,歼16在南海成功拦截美军RC-135,强迫其改变航道,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,被认为是中国空军强硬态度的体现。
相比之下,苏35S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中略显无力。它虽然在空战和远程拦截方面有一定优势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